潮州枫溪侵华日军炮楼遗址位于潮州市潮安区枫溪镇市街铺尾路段,炮楼占地约33平方米,高三层,首层为石构件砌筑,二、三层为混凝土墙体。该炮楼是本地区保存完整的日寇侵华罪证,又因为地处城乡交通要道,故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枫溪侵华日军炮楼遗址
潮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见证了太多的抗战岁月。在城市的角落,隐藏着许多日寇侵华时期留下的炮楼、碉堡、战壕和工事,它们默默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在纪念抗战80周年到来之际,深入探访了这些遗址,聆听亲历者们娓娓道来当年的故事,感受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分量。
地处粤东潮州,战略位置重要。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起侵华战争。1939年日军为控制华南沿海,发动了潮汕作战。同年6月,汕头、潮州相继沦陷。日军为巩固占领区,实施“囚笼政策”的工具,在交通要道、村镇周边修筑炮楼、碉堡、战壕等设施,旨在镇压抗日力量和分割抗日根据地、监控民众和限制民众活动。
侵华日寇来势汹,沦陷潮州炮声隆。1939年,日军占领枫溪镇后并在此设立军事据点。1940年,日军建造市街铺尾炮楼,试图通过建造此炮楼扼制枫留通往西北的咽喉,阻挡抗日游击队的袭击,企图彻底切断抗日组织地下交通线。日军的残酷封锁并没有阻挡军民的抗日热情,也见证了无数爱国军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感人故事。
莲塘初捷。1939年9月,在枫溪的西塘、莲墩,潮汕青年抗日游击队(为中共潮汕地区抗日时期组建的第一支公开抗日武装队伍)两次伏击日军的窜犯,这两次伏击成功对游击队员和群众鼓舞很大,当时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刊登了《活跃在前线的潮汕游击队》的报导,证明潮汕军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英勇抗争、驱逐虎豹的无畏精神。同年10月7日,游击队经过周密计划,深入日伪据点枫溪云步村,活捉日军伍长加藤始助,独九旅旅部给予赞扬并发来奖金1000元。这是潮汕前线开战以后第一次活捉日本侵略者,有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提升了游击队的抗战士气。
西塘之战。1940年1月2日起,驻潮州的日军先后出动千多人,配备3辆坦克,猛烈进犯枫溪的西塘等村,遭到国民革命军陆军独立第九旅国民党守军和当地村民的顽强回击,形成军民联合防线。经激战三昼夜,日军被歼近五百人(包括军官3名),击毁坦克1辆。西塘之战是潮安抗战史上日军伤亡最大的一次,也是守军打得十分漂亮的一仗。这次战役,参加独九旅战工队的共产党员和青抗会员积极协助守军发动群众,在西塘和枫溪一带加强设防。村民主动参与后勤支援,送水送粥、救助伤员,形成军民联合防线。当时,大园村有5位村民加入了独九旅进行抗日斗争。
抗战期间,游击队员和群众曾多次袭击枫溪侵华日军炮楼和据点,浴血奋战,英勇抗争,炮楼见证了当地爱国军民不屈抵抗的铁血丹心。2011年1月,枫溪侵华日军炮楼遗址被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岁月流逝,很多人对历史在慢慢的淡忘,不少年轻人已经不太清楚枫溪侵华日军炮楼和莲塘、西塘抗日故事对潮州人民的深远影响了。但是对我来讲,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不能忘记的。我希望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段艰难和光荣的历史。”如今90岁的佘阿婆忆起往事时说。
抗战硝烟虽远去,精神永在代相传。如今,炮楼依然屹立,它仿佛在默默诉说着侵略者的罪行。这些历史的见证者,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抗战历史,铭记抗战精神,不断激发民族的使命感,继续为国家的繁荣与强大而努力奋斗。这遗址不仅承载着沉痛的记忆,也在无声地激励着后人,要永远铭记沉甸的历史,继续弘扬抗战精神,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贡献力量。
通过深度探访,坚定认识中国更需加强抗战遗产的保护,防止历史被淡化或篡改。枫溪侵华日军炮楼的存留,不仅是对死难者的告慰,更是对和平的坚守。因此,这是特殊的历史遗存,是难得的爱国主义教材,应该保护好这些遗迹,让更多市民尤其是青年学生铭记历史,了解发生在潮州的真实历史,提高国防意识,使其成为历史教育的活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