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的血火岁月中,韶关曲江区作为粤北战略要地,既是广东抗战的重要堡垒,也是无数英雄儿女浴血奋战的战场。这里既有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星火燎原,也有军民同仇敌忾的游击传奇,更有普通百姓以血肉之躯筑起的长城。本文以真实史料为依托,还原曲江大地上那些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致敬那些为民族存亡而战的英雄。
茶子墩战斗
1945年1月,日军占领曲江以后,把魔爪伸向了马坝、乌石铁路沿线的大片土地。
具有民族尊严和勇敢精神的曲江抗日游击队,没有被洋枪洋炮和侵略者的淫威所吓倒,勇敢地拿起武器奋起抗日,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英勇战斗。
梁展如率领的一、三中队30多人枪已活跃在靠近粤
汉铁路的鹅鼻坳头山上,捕捉战机,打击鬼子。
2月,梁展如部署了震撼曲南的茶子墩伏击战。在这之前,马坝抗日武装组织送来情报,说最近马坝据点的鬼子将会到乌石运输军用物资。梁展如抓住这一战机,召集小分队长以上的指挥员开会研究,观察地形,决定选派12名精干人员在茶子墩至谋人窝(地名)的山上设伏,痛击鬼子。梁展如向参战队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要速战速决。因为茶子墩南距乌石,北距清风亭仅二公里,两处驻防鬼子容易增援,如我方不及时解决战斗,游击队将会遭受敌人两面夹击;二要叫被押的民夫躲开,以免遭致误伤;三要分工合作,重点袭击敌指挥官和机枪手。
为了尽可能避免连累附近群众,保证打胜这一仗,梁展如定下一计交由赖兆成前去完成。
情报果然准确。这天上午九时许,11个鬼子押着一长溜民夫(30多人)从马坝过来。中队长黄翠丰,小队长黄绍珍带领队员们早已埋伏在茶子墩两处山上等候,黄绍珍机灵地数着鬼子的人数和武器装备:机枪(歪把子)一挺,指挥官一名,随即计上心来,成竹在胸。他低声命令身边的队员们:“我一人打指挥官,你们两个打一个,一定要缴到这挺机枪。”鬼子越走越近,一个个进入了游击队的枪口下,黄绍珍突然大喊:“民夫快卧下水沟去!”随着手中的粤造七九开了火,“砰!”他的猎物——指挥官应声而倒,子弹从这个侵略者的左肩胛钻入在右肋间出来。紧接着梁镜的驳壳枪也吼了起来,敌机枪手的一条胳膊被打断了,不能射击。此时,茶子墩上枪声大作,鬼子阵脚大乱,担夫们趁机跑出伏击圈,各自奔逃。战士们冲下山来,新战士梁镜手握驳壳枪冲在最前面,拼命追歼那胳膊受了伤的敌机枪手,可是忘却了扣动板机。鬼子机枪手逃到路基边,抱住机枪滚落一个斜坡,狡猾地趁势用单手射击……
活分两头,战斗打响以后,打入敌伪维持会的联络员赖兆成,遵照梁大队长定下的计策,跑步到乌石据点向鬼子报告,鬼子瞪着眼问:八路多少。赖兆成一边拂去额上豆大的汗珠一边用手比划说:大大的有,数不清。”日寇听后,一筹莫展,不敢派兵增援,只好龟缩在炮楼里。
驻在清风亭的鬼子,听到南边枪声后,便提枪猫腰,沿徐屋山边过来增援。当他们来到茶子墩路段时,游击队早已无影无踪了。留下的却是山泉军佐的尸体和两个斑斑血迹的伤兵。
这一仗打得神速利落,我抗日游击队打死打伤3个鬼子,缴获驳壳枪一支,指挥刀一把,望远镜一副。
智擒日寇
1945年农历3月上旬的一天下午,一个全副武装的日本兵从马坝叶屋山农场的敌据点向矮石大摇大摆地走来,被在矮石村边侦察敌情的我武工队员甘盛松发现,机灵的甘盛松马上布置在旁的叔叔甘万光及小青年陈锐设法拖住这个日本鬼子,自己绕道去马坝街通知其他队员。老人和小青年机智迎上去把鬼子带回家,又是煮粥,又是烧水,假装殷勤侍候,这个鬼子也麻痹起来。
不一会儿,甘盛松带着几个同志潜回村里,商量活捉鬼子的妙计。
鬼子的嘴很馋,当他大吃大喝之后,已浑身是汗,准备洗澡。在他卸下身上武装的脱光之际,陈文英、甘盛松两人迅速合力撞开房门,一跃而上。身高力大的陈文英用双手把敌人紧紧拖住,甘盛松用手枪对准其胸,紧接着黄双、陈耀坤等同志立即冲进来用早已准备好的棕绳反捆他的双手。鬼子哇哇乱叫,在挣扎中就擒。
战士们考虑到,必须迅速将俘虏押离敌占区以避免日伪发觉追踪。然而鬼子耍赖不走,急得战士直跺脚。怎么办?战士们急中生智,找来一张木梯,把俘虏绑在梯上,用烂布塞住他的嘴抬着走。途中又渴又累,但大家精神抖擞,一鼓作气,晚上七点,把俘虏押到了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苍村办事处。
俘虏交由抗日自卫委员会战士郭俊斌和张永芳看管,并将俘虏关进一间房子,还用木制的两合长木栅锁住他的双脚。其间,张永芳凭借油灯的光亮查看了战利品:指挥刀一把、手榴弹两枚,日军曹的挂包一个,里面有一块太阳旗、军事日记本、搓麻将的塑块,还有专门强奸妇女用的“如意袋”。从一块襟章背面的字样知道这个鬼子名叫:“中山和己”。
塔子坳、西瓜岭伏击日寇
1944年冬,盘据在广州的日本鬼子,不动声色沿铁路北侵韶关,平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国民党反动派,手足无措,狼狈不堪,溜个精光。鬼子大肆进行奸淫、掳掠、烧杀,无恶不作,各地居民受尽暴力欺压、侵凌,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纷纷要求组织起来予以还击。1945年1月间,马坝地下党杨维常、罗玉麟、陈志奋、陈乃仁、甘锦轩等团结民主人士杨际春,组织部分农民以及青年学生共200多人的武装队伍进行抵抗,后又联合乌石梁展如的武装队伍,按党的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组成“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在党的领导下,多次袭击马坝日伪维持会。还经常派出小分队,四处打击敌人,曾在石堡张屋活捉清风亭据点的日寇翻译官,在矮石村生擒日本鬼子“中山和己”,在南华乌龟屯新屋活捉日军军曹(中士)一人。消息传遍全马坝,各地群众无不拍手叫好,从而博得群众好评和同情,很多群众都自愿充当联乡抗日自卫组织的耳目,随时送来情报,鬼子的一举一动抗日组织都很清楚,使敌人陷入寸步难行的绝境,鬼子对联乡抗日部队更恨之入骨了。
5月的一天晚上,政训员何远赤和事务长陈耀康得悉鬼子扫荡沙溪的情报,决定伏击敌人就集合第一中队四、五十人,作简要的战斗动员,鼓舞队员士气,然后便分成三个五个,分散跃进,在天亮前分别登上塔子坳各个山顶,埋伏在密林下。天刚亮,鬼子100多人从南华公路向抗日自卫队埋伏阵地靠近,听何远赤大叫一声:“打!”,顿时连珠式的枪声大作,山鸣谷应,有如地动山崩,只见鬼子抱头鼠窜,向公路旁和溪边草丛中散开,接着步枪机枪狂叫起来,猛烈地向抗日自卫队阵地扫射,抗日自卫队居高临下,鬼子四面挨打,但狡猾异常,分兵抄抗日自卫队公路南面阵地,幸早发觉,正好抗日自卫队兄弟中队也刚赶到,立即投入战斗,枪声更加密集,把鬼子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跑。这次战斗敌人死伤10多人,抗日中队陈德同志壮烈牺牲,陈耀彬、黄福标也光荣负伤。
鬼子在塔子坳吃亏后,恨不得把抗日自卫队一口吞掉,没过几天(即农历四月十四日晚)三个送情报的群众跑的气喘汗流说:“鬼子又要进沙溪扫荡了!”何远赤即将情况报告委员会,杨际春、杨维常即作出部署:第一中队登西瓜岭山头,第二中队和特务中队登牛形村一带山,第三中队登塔子坳桥山。凌晨,何远赤、陈耀康等率全队登上西瓜岭埋伏好,队员们精神抖擞,严阵以待。没多久,鬼子沿公路蔓延而来,这次比上次更多了。抗日自卫队十分沉着,直等牛形村背山的枪响,队员们才向鬼子射击。战线长达2公里,鬼子慌乱招架,顾首不顾尾,除用步枪机枪猛烈扫射外,还用野炮乱轰。到底抗日自卫队的武器装备远不如敌人,战斗进行了两个多钟头,弹药不足,只好边打边退,而鬼子也不敢前进,收拾残局撤退了。敌人死伤10多人,抗日自卫队员陈明同志也断手负伤。
这两次战斗,不仅轰动了马坝,也轰动了整个曲江,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而且更加坚定了大家抗日必胜的信心,广大群众说:“这支队伍,真正是保家卫国的啊!”参加游击队的青年越来越多,队伍迅速扩大。
星夜锄奸乐村坪
抗战时期,马坝乡所属乐村坪李屋村,有一个汉奸名叫李萃英,原系国民党军尉官,从外地入门为人义子。他平生为人阴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嫖、赌、饮、食、吹,五毒俱全,人称之为二流子。1944年冬,日寇入侵,曲江沦陷,国难当头,人人爱国抗日,而李萃英却向日军低眉俯首,卑躬屈膝,叛国投敌。他主动去日军司令部领取特别通行证和顺民证,积极为驻守韶关、马坝等地的日军做向导带路,日间跟随日寇四处烧杀,抢掠财物,劫持民夫,无恶不作,弄得当地鸡犬不宁,民不聊生。
1945年5月间,驻马坝乡苍村的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马坝办事处获悉李萃英日出夜归的情况后,决定由曲南大队第二中队副中队长杨宜衔会同陈乃仁、杨宜鸿、张显儒等同志率十余人,到乐村坪去锄奸,为民除害。乐村坪地处粤汉铁路山子背段。在这条交通线上,敌人设置了层层岗哨,一不小心,就会被敌人发现目标,而被阻拦去路。一天晚上,小分队从苍村出发,他们灵活机智地越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再爬上大塘岭沿古董田山坳羊肠小道,进入乐村坪境内,此时已是午夜时分,当游击队员们静悄悄地进入李屋村庄时,立即分散,四周埋伏,互相配合,由陈乃仁、杨宜鸿、张显儒、杨宜衔等四位同志摸入汉奸李萃英住所,首先由张显儒拍门呼叫,杨宜鸿则从门缝隙中用枪口对准汉奸睡的床位,当李汉奸从睡梦中惊醒起床开灯时,只听“砰”的一声,汉奸李萃英应声而倒。当场还缴获驳壳枪1支,子弹50多发,特别通行证一张。游击队员们胜利完成了除奸任务。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曲江区人民抗战的故事是一部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从梁展如播撒革命火种,到茶子墩的枪声;从普通村民的智勇擒敌,到将士们的血战沙场,展现了曲江的抗战史上军民同心、共御外侮的英雄史诗。它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成了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群众学习弘扬党史、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一部活教材。今日的曲江,红色遗址星罗棋布,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开创未来。(李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