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先后在两个不同时期进犯新丰。新丰县军民同仇敌忾,不畏牺牲,英勇抗击,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史书记载在新丰境内的对日阻击战有7次之多,其中第一次是发生在1939年12月的国民党教导团梅坑阻击战,这一战以牺牲130多人的代价,毙伤敌军数百人,他们用血与火谱写了一曲感人的英雄赞歌。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遗址
1938年10月12日,日军从惠州大亚湾登陆后,东江下游及广州地区大片国土相继沦陷。国民党第12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受到各方责难,决心振兴部队,于是向八路军驻粤办事处主任云广英提出,请求输送一批“有能力”的人才,帮助他整顿部队、训练干部。
于是,中共广东省委抓住机会,迅速派出中共党员廖锦涛、陈中夫、陈长源率200多名党员和600多名进步青年进入第12集团军,建立政工总队(团设政治处、营有政工队、连有指导员),在翁源南浦举办政训班、军官训练团等,推动和参加抗日战争。
1939年12月,占据广州的日军为打通粤汉线,命令驻守广州近郊的近卫师团及第18师团通过广韶公路经从化进犯新丰,并欲继续北进。抗战初期,广州通往韶关的广韶公路建成通车,这是广东四大国防干线之一。这条公路由广州从化延伸到新丰,途经新丰梅坑、沙田、回龙等地20多个村近100公里,境内四十八坳、八里排等路段十分险要,这使新丰成为扼制广韶抗战交通命脉的咽喉,是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
24日,日军派出的7000余人由龙门永汉向吕田、梅坑分路进逼。时任国民党新丰县长的是黎葛天,但他贪生怕死,获悉日军已到了吕田,马上带领县政警队、壮常队等数百名武装及政府官员向东逃遁,也引发了当地民众的不满和混乱。
当时,受到中国共产党组织推动和影响的驻翁源南浦国民党军第12集团军教导团,面对日寇的猖獗和民众的强烈要求,奉命到新丰梅坑阻击日军。该团有3个步兵营、1个重机连、1个炮兵连,每连有9挺白郎林轻机,全团官兵共1200余人。
25日早上,部队在团长谢义率领下,从南浦出发并急行军,翻山越岭挺进新丰,到达县城后发现已人去城空,于是在县城吃过晚饭后马上开往梅坑。当夜九时许,即与日军在梅坑桥头(广韶公路段)遭遇并接触开火。
因为日军势众,于是后退至龙皇宫后山据守到天明。天亮后,日寇召来空军掩护,每次3架飞机,不断向教导团阵地扫射、轰炸。教导团只得且战且退,退至张田高明镇居高临下又激战了数小时。终因孤军作战,寡不敌众,伤亡惨重。此役打死打伤日军数百人。而教导团阵亡营长1人、连长3人、学员130多人,受伤数百人。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遗址
战事结束后,该团将此次抗日阵亡将士集中埋葬在梅坑张田猪屎岭上,并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一座,以记载他们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