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出于工作需要,我曾两次专程前往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拜访了百岁抗战老兵黄样华。我与黄老同为三河人,此前便对他的一些经历有所耳闻。当我真正见到黄样华老人时,往昔那波澜壮阔、热血激昂、战火纷飞的抗战画面,仿若冲破了时间的阻隔,在我眼前徐徐铺展开来 。
黄样华老人出生于1917年,在漫长岁月里历经沧桑变迁,可他依旧精神矍铄,而且十分健谈。1950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先后投身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丰富曲折的经历,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23岁时,命运改变了他,黄样华被国民党抓壮丁入伍,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此后,他辗转多地,在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于安徽正式整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104团,并担任班长。
每当谈及过往,老人的眼神瞬间明亮起来。尽管已届百岁高龄,可回忆起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他思维依然清晰,声音洪亮有力。“我参加过多次战役,河南会战、滇缅会战,还有湘西会战……”他缓缓道来,语气里满是对往昔的追忆。在众多战役中,1945年发生在湖南、贵州和广西交界地区的湘西战役,让他刻骨铭心。
湘西会战,于1945年4月至6月期间,中国军队在湖南西部地区对日军展开的战略性防御反击作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会战。其核心目标是保卫芷江空军基地,粉碎日军夺取湘西、威胁重庆的企图。以雪峰山为中心,战线绵延200余公里,武冈、新化、洞口等战略要地皆被纳入其中。
老人陷入深思,语气沉重又带着感慨:“当时条件极为艰苦,白天,敌军的飞机像恶鹰般在空中盘旋,一旦发现目标,炮弹便如雨点般落下。”为了躲避敌人飞机的扫射,部队只能选择在夜间行军。湘西的四月,天气还冷得超乎想象,战友们只好在寒冷山地中艰难地迂回挺进,急行军跑到双脚失去了知觉,也没有一个人退缩。
在与日军正面交火时,黄样华目睹了许多战友英勇无畏的瞬间。连长、排长带头冲锋,士兵们奋勇向前,毫不畏惧死亡。“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夜间作战时,敌人的子弹像一道道红光,从我的脸颊、腰间、脚下呼啸而过。”说到这里,黄样华的眼角泛起了泪花,“身边很多战友倒下牺牲了,我能活着回来,真是万幸。”这些经历,成了他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体验了战争的残酷,也目睹了战友的奋勇无敌。最终,中国军队以雪峰山为屏障,击毙日军3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全胜,湘西会战也成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收官之战。
交谈中,知道黄样华获得多个荣誉和纪念章。当老人拿出抗战70周年和抗美援朝70周年以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动容的热泪盈眶。他表示,身为一名军人、一名党员,保家卫国,服务人民,是自己的分内事。黄样华激动地说:“我很知足,也特别感谢党和国家,一直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兵。”这位百岁老人,还特别寄语年轻人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坚定地跟党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力拼搏。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生活条件,真是好得太多了。”黄样华感慨万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作为一名百秩加八岁的抗战老兵、老党员,黄样华亲历了新中国的诞生,见证了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创造不朽历史功勋的辉煌历程。
每当想起抗战老兵黄样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黄样华老人的故事,如同一座丰碑,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他的故事,将永远镌刻在时代的记忆里,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