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英雄儿女为茂名地区革命和建设抛头颅、洒热血,至2020年统计,评为革命烈士的有1800多人。他们的事迹惊天动地,光照南天,永不磨灭,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榜样。黄学增、杨石魂、黄平民、朱也赤、邵贞昌、梁本荣、卢宝炫、朱光震、张炎、梁之模、李嘉、郑奎、叶致英、李卡、李正贵、梁英瑞等一个个英烈们和天堂嶂落楼山七壮士等英雄集体的事迹永载史册。
黄学增
黄学增(1900-1929),遂溪县人,广东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者,南路地区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员,中共“一大”之后、“二大”之前广东的23名早期党员之一。曾任中共南路地委书记、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主任,领导南路的革命运动,立下了不朽功勋。1929年8月12日,因叛徒告密被捕,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海南海口市红坎坡,年仅29岁。
杨石魂(1902-1929),普宁县人,1923年11月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共党员。先后任中共汕头特支书记、中共潮梅特委委员、汕头地委委员兼工委书记、中共东江特委委员、汕头市委书记等职。1927年10月后,先后任中共南路巡视员、中共南路特派员,领导南路地区革命斗争。1929年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5月在武汉被捕,壮烈牺牲,年仅27岁。
黄平民(1900-1928),廉江市塘蓬镇八元塘村人。1923年春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廉江籍最早的共产党员。1925年初从苏联回国,在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工作,参加省港大罢工。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担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领导组织南路革命斗争。1928年12月23日在高州城东门岭英勇就义,年仅28岁。中共广东省委在悼念专文中称赞他“是南路共产党的负责者、工农群众的领袖”。
朱也赤
朱也赤(1899-1928),广东省茂名县金塘乡(今属茂南区)白土村人。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医药专门学校读书时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委派回茂名县开展革命工作。任省农协南路办事处总干事、中共茂名县党支部书记、茂名县农协筹备处主任等职。在茂名县成立农会、开设平民学校、组织农民运动。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组织领导信宜怀乡农民暴动,成立信宜怀乡区苏维埃政府。1928年12月23日英勇就义于高州城郊东门岭。其《就义诗》入载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
邵贞昌
邵贞昌(1904-1928),电白县(现电白区)麻岗镇仙桃园村人,中共电白县党组织创建者,电白农民运动领袖。在中山大学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领导农民运动和筹建电白县中共支部,任书记。1926年,在电城主持召开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成立电白县农民协会,被选为会长。在广州遭到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28年被敌人杀害于广州北街,年仅24岁。
梁本荣(1899-1928),信宜县(现信宜市)人,是信宜最早的中共党员和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5年秋,考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信宜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3月后,先后任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农协委员、中共南路地委委员,协助领导指导南路革命斗争。1927年4月在阳江遭到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28年9月被敌人杀害于广州黄花岗。
卢宝炫(1901-1930),广西邕宁人,中共化县第一任支部书记和农民协会主席。1925年,他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参加国民革命军南征军,来到南路,被广东农民协会任命为化县特派员,到化县领导农民运动和发展党组织。先后参与组织化县夏收暴动、五区暴动。1929年12月在吴川县黄坡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1930年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梅菉登高坡,年仅29岁。
朱光震(1900-1928),化县(现化州市)人,在广东省法科大学读书期间,参加进步组织“新学生社”。1924年,由杨匏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受党组织派遣返化县任教育局长,并筹建党组织。1926年11月成立了化县农会,为化县培育了大批干部,发展壮大了党组织,发动农会会员开展武装斗争,使化县革命运动蓬勃发展。1928年9月,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凤口大砂,年仅28岁。
梁之模(左)和李嘉(右)
梁之模(1918-1946)李嘉(1917-1946)夫妇。梁之模出生于广东省茂名县兰石乡(现吴川辖)人。在中山大学读书,受进步思想影响,毅然回家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4年任《高州民国日报》总编辑,经常转发我党《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的文章。1944年底他与李嘉参与组织茂南抗日武装起义,后他俩转移到阳江以教书职业进行掩蔽革命活动。李嘉为电白区坡心镇高圳车村人,16岁时与梁之模结婚。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参加爱国将领张炎将军夫人郑坤廉主办的“战时妇女服务队”“第十一战区游击司令部第十六干部教导队”和“乡村工作团”等抗日救亡团体。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将她调到吴川塘㙍低岭小学和化县良光白楠埇小学任乡村教师,进行掩蔽活动达两年之久,为这一带村庄发展抗日游击小组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1946年2月18日,梁之模、李嘉夫妇被国民党反动派在阳江被捕,2月24日被杀害于烟墩岭山坡上。
张炎(1902-1945),祖籍广东吴川,生于越南海防。1932年率部参加“1·28”淞沪抗战。1933年11月20日,蒋光鼐、蔡廷锴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张炎出任该政府的人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张炎出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敦促南路各县组织抗日武装,与共产党人密切合作,在南路迅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45年初,张炎、詹式邦率所部700余人,联合中共南路特委领导的人民抗日游击队宣布起义,改编为高雷人民抗日军。转移途中,张炎在广西博白县英桥圩被当地顽军逮捕。1945年3月22日慷慨就义,时年43岁。1958年1月8日,由毛泽东主席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给张炎家属革命烈士证书。
郑奎
郑奎(1913-1946),现茂南区鳌头镇飞马婆氹村人,是茂南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武装斗争主要领导人之一。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刀队、宣传队、儿童团、民众夜校等群众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袂花、鳌头、兰石、覃巴一带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5年2月中旬,带领自卫队员参加茂南烧酒抗日武装起义。1945年7月12日,与庞达、梁昌东、周亮等同志在覃巴发动武装起义,起义队伍编入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四团第六连。1946年5月29日,率领武工队28人北上信宜,开辟游击根据地。经过信宜小水乡公所附近的合丫河时,同敌人发生激战,弹尽援绝,不幸被捕,牺牲时仅33岁。
叶致英(1926-1946),女,化州县笪桥镇柑村下村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和叶宜劲秘密领导良垌中学大罢课,学校被逼撤换了特务身份的教务主任。1944年底,她把作嫁妆的金银首饰全部交给党组织作为武装起义经费。1945年1月初,参加化县人民抗日武装起义。1946年8月,在前往吴川工作途中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宁死不屈。1946年10月被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20岁。
天堂嶂七壮士。天堂嶂七壮士壮举发生在化州市平定镇境内的天堂嶂大山深处。1947年,国民党反动统治政权已摇摇欲坠,在南路地区,粤桂边区各县人民革命武装队伍频频出击,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对南路游击区进行“清乡”“围剿”。1948年1月14日,国民党陆军少将、广西陆川清乡督办吕芋农率领广西玉林自卫总队第一大队、陆川罗沛自卫大队配合化县李辉强自卫大队和平定五乡联防队等1000多人窜到化北游击区天堂、山色、水口、径口等村抄家、烧屋、搜山、杀人,共产党游击队员严秀珍、黄志明、刘付华娟和农会会员刘付木太4人被捕。天堂村天山联路站站长刘付明英从硝烟中突围出来,他儿子刘付伸和南坰乡刘付卓群率领的乡游击队一起拼死抵抗。危急关头,山底游击区刘付振分队及时赶来,共同组成敢死队阻击敌人,掩护中共化北办事处干部、修械所(相当兵工厂)、战地医疗所的工作人员和伤病员等60多人迅速往天堂嶂落楼肚方向转移。敢死队由刘付振、刘付伸、刘付亚金、刘付黄凤、罗福南、凌华新、黄纪华、刘付海琼8人组成,在地形险要的落楼颈阻击来犯之敌。由于敌众我寡,力量悬殊,敢死队员被迫退入一个岩洞里继续阻击敌人。敢死队员利用岩洞前的一堵石墙顽强抵抗,甚至将敌人丢进来、未来得及爆炸的手榴弹反抛出去杀伤多名敌人。从上午一直坚持到下午5点,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砸死了给敌人引路搜山、烧山的龙亚福等3人。敌人不断的喊话,要我敢死队员出来投降,但个个战士都宁死不屈,敌人无计可施,最后使出毒辣的一招,将柴草堆在洞口用火攻。7名勇士壮烈牺牲,其中倒在洞口的两人死后还被敌人斩首示众。战斗中唯一脱险的只有10多岁的小队员刘付海琼,队长派他做瞭望哨,敌人火攻时,他钻入山洞的窄小洞尾得以幸存。战斗结束后,敌人又将搜出的8名伤病员残忍地全部杀害,3名女医生、护士被捉去坐牢。反“围剿”取得胜利后,中共化北工委武装队伍掩埋了烈士的忠骨。全国解放后,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在烈士牺牲的地方建起一座巍峨高耸的纪念碑,七勇士牺牲的岩洞被刻石命名为“七烈岩”。纪念碑牌坊上有一副醒目的碑联:“天堂驱虎豹,取义成仁捐热血;山底立碑亭,追源溯本悼忠魂。”这一切都在永远铭记着那些远去的战火硝烟和这段悲壮惨烈的英雄故事。
李卡
李卡(1922-1949),化州市长岐镇双牌村人。在梅菉中学读书时,参加领导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在广东国民大学读书期间,投身学生运动,担任广州《建国日报》记者。用“李卡”“徐雪”“上下大夫”“吼夫子”等笔名,在报刊无情鞭挞国民党反动派。1947年夏,党组织派他到粤北,担任乳源县粤赣先遣支队司令部参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调任曲(江)南游击大队武工队长、曲南区委副书记等职。他多谋善断,作战机智勇敢。1949年1月15日不幸受伤被捕,被关押在韶关芙蓉山监狱。他宁死不屈,没有泄露党的半点秘密。同年9月4日在韶关市飞机坪杀害,牺牲时年仅27岁。
李正贵(1923-1953年),化州市良光镇茅山村人。抗美援朝英烈。1948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部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1950随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参加数十次战斗。1953年6月参加上甘岭战斗,在阵地得失的紧要关头,与战士跃出阵地,与美军展开战斗,在胜利前夕,被美军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安葬于朝鲜志愿军烈士公墓。在抗美援朝战斗中,李正贵荣立一等功两次。
梁英瑞
梁英瑞(1954-1979年),化州市合江镇秦村人。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2月17日在中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后被评定为烈士。中央军委给梁英瑞记了一等功,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号召全军将士向梁英瑞烈士学习;《解放军报》誉他为“董存瑞式的英雄”。
茂名市烈士陵园。茂名市烈士陵园位于茂名市茂南区高山南路120号,是一所纪念为革命、为茂名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而建设的。1989年由市政府投资兴建,经多次提质改优,包括烈士陵园、革命烈士英名墙、2600平方米的茂名市革命事迹展馆、革命题材群雕、英烈亭、国防教育主题公园等。是粤西地区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是茂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学校德育基地、精神文明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