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相结合而产生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结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精神。老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的总称,是党和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人民群众同敌人浴血奋战和创建发展保卫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以坚定信念、不屈不挠,依靠群众、真心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革命精神。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务必深刻认识老区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深刻认识老区精神的历史意义
老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坚信必胜的英雄主义的豪迈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精神力量。在不同时代,老区精神都是全社会的精神支柱。进入新时代,老区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价值和时代内涵,正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无不是对老区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正是有了这些新的价值追求和时代内涵,才凝聚了亿万人民的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老区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直接赓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今天,我们要深刻领会并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入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从中汲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坚持以“存史、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努力推进新时代茂名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好心文化、生态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推动茂名优秀文化传承弘扬工作,提升广大干部群众文化自信,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茂名红色文化,为茂名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老区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大革命失败后,一些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共产国际的一些指示并不符合中国实际,中国问题应该由中国人自己解决。而真正由中国人自己卓有成效地解决中国问题,还是从根据地开始。纵观老区精神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形成阶段,即老区精神产生和发展,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为主要代表;二成熟阶段,即形成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完整思想和精神体系,以延安精神为主要代表;三是丰富阶段,在老区精神引领下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西柏坡精神为主要代表。这个过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进程相一致。从井冈山苏区关于“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思想,到延安关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等思想,再到西柏坡的“两个务必”等思想,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老区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基因。老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形成和发展,融入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众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领袖、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等具体鲜活的典型代表,演化为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翻身求解放的波澜壮阔的实践活动,具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丰富多样的形式,积淀成众多的历史遗存遗迹、文物典籍、历史事件、感人故事以及民歌民谣、文艺作品、纪念场所和仪式,乃至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和行为。如“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又融入到广大群众的日常语言和生活中;“艰苦奋斗”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也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准则和习惯;“自力更生”“为人民服务”等,已经成为人们熟悉的思想和语言;当前方兴未艾的“红色旅游”,也会越来越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这就形成一种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更具稳定性、普遍性、长久性,如同生物学上的基因,具有坚实的结构,一代代遗传下去。
(四)老区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老区精神以最先进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为指南,又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国革命实际为客观依据,富于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先进性和民族性;心系人民,体现在千百万党员和人民群众波澜壮阔的斗争实践中,具有群众性和实践性;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涵盖的领域极为广泛,涉及人物、事件、地域等多个方面,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其中又包含一脉相承的共性,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它具有鲜明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特征,同时又具有永恒价值,不会过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五)老区精神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础。老区精神延续和发展了建党精神,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实现了党的思想和精神的历史性飞跃;它所体现的共产党人在革命低潮和艰难时期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在百年奋斗史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以及首次提出并完善的“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等理念,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以后不同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伟大精神的基本因素;它积淀为一种更具稳定性和长久性的文化传统或文化基因,普遍地、深刻地影响着历史、现实和人们精神、思想的发展,成为具有永恒价值和与时俱进品质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果说,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老区精神则是一股汹涌澎湃的精神洪流,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深刻认识老区精神的意义,必须学习好党史和革命斗争史,特别是革命老区的斗争史,在此基础上理解和把握老区精神的形成过程、丰富内容、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老促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生动具体地讲好老区故事,简洁而富有特点地概括出老区精神的内涵,帮助人们从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上认识老区精神。
二、切实把握老区精神的时代价值
老区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法宝;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更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老区精神非但没有过时,反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越来越凸现出它的当代价值。
(一)坚定信念,不屈不饶是老区建设的强大动力。理想是老区人民的目标,信念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不屈不饶则是实现理想必不可少的毅力与斗志。老区人民过去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是基于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今天给革命老区制定、实施振兴规划,同样给老人民描绘出脱贫致富的美好生活愿景。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扶贫而不是消极扶贫,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以美好的理想鼓舞老区人民共创富足、文明的新生活。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老促会都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吃水不忘掘井人”,“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的谆谆告诫,把实现“两个更好”作为砥砺初心使命,检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坚决扛稳“两个更好”赋予的政治责任、时代责任、发展责任、民生责任。
(二)依靠群众,真心为民是老区建设的力量源泉。老区人民群众是老区建设的基本力量。而要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真心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这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正是由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我们才得道多助,无往而不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大、更长远的利益。我们老促会的同志,要深刻认识、正确把握、坚定践行中国梦的实质,想问题、做工作都应该从人民利益出发,关注他们的所思所需所盼,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通过我们的工作,让老区群众更多地感受到党的温暖,感受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不断激发老区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老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是新时期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问题,内外结合才能发展。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一种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才能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今天老区建设过程中,更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依托老区优势资源和后发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共同富裕的目标。
(四)爱党爱军,拥政爱民是老区人民的政治本色。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的老百姓自从了解共产党的信仰和主张,就认定只要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就能翻身得解放,就有好日子过。所以他们横下一条心闹革命、打天下,义无反顾、前赴后继。老区人民对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把党看作是大救星,把人民军队当作自己的子弟兵。各根据地中的“救亡模范”“拥军英雄”“子弟兵的母亲”层出不穷。共产党领导人民奔小康,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守护神,人民政府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老区人民爱党爱军、拥政的根本原因。只有党政军真心爱民,才能获得人民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进而成就一番伟业;老区人民也只有爱党爱军拥政,也才能形成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的鱼水关系,早日实现美好愿望。
(五)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老区人民的博大情怀。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老区“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竞相上战场”的动人场景随处可见,涌现出了大别山的“奶娘”、沂蒙山的“红嫂”等无数先进典型。在我们革命老区流传的最经典的几句话,就是“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这些都是当年革命老区人民牺牲奉献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老区人民不惧牺牲、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永远值得我们崇敬。老区人民服从于全国革命发展的大局,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建国后老区人民同样甘于奉献,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今后在老区建设中,仍需要发扬这种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进程中,舍小家顾大家,服从于全国发展大局。
(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老区建设的思想灵魂。求真务实是一种科学态度,开拓创新是一种思想品格。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审时度势,创造了游击战、运动战为主的战略战术,抗击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创造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战略,发动震惊世界的“三大战役”,一举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根据地的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丢了实事求是,我们就会走弯路、吃大亏;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我们就会柳暗花明,从胜利走向胜利。在任何时候,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才能够从老区的实际出发,尊重科学规律,埋头实干,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只有坚持开拓创新,也才能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改革陈规陋习,为创新发展和老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活力。
历史造就了老区精神,时代需要老区精神。老区精神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精神灯塔,穿越历史启迪未来,烛照着我们的奋斗征程。铭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在新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老区精神,继承和发扬老区光荣传统,永远珍惜、永远铭记老区的牺牲和贡献,做好红色基因的守护者、传承者,让老区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我们要从老区精神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