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山西省陵川县积善村代课教师宋玉兰从17岁到57岁坚守讲台40年,用她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洒进了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成了村民心中不灭的“蜡烛”。而至现在她每月的收才150元,在这样低收入,甚至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她依然为了山里的孩子,一教就是40年,累计教出的学生上千名,彰显了她不倔的奉献精神,照亮了孩子的心灵。
远离城市、墟镇的山区、老区农村,大都交通不便,生活、工作条件滞后。在正常的情况下,真正肯安心留在这些地方任教的老师不多,纵使进入去了,也想方设法要走出去,追求城镇的喧闹和繁华,忍受不了山区中的寂寞和煎熬。而宋玉兰却一教就是40多个春秋,作为一名40年前的高中生,在那时已经是少有的知识份子了,如果走出去,找一份安稳、收入高的工作,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好一些,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她心系山区,为了山区孩子美好的明天,她坚守下来了。她克服工资收入低,生活困难,安心山区,坚守教育事业,自觉把青春和心血倾注到山村里的孩子身上,在山村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她的奉献、她的坚守,让人点赞,深受敬仰。
读了宋玉兰的故事,她40年的代教经历,有辛酸、有欢乐,更多的是她那颗笃定事业的心,使笔者深感震撼,她的灵魂在眼前变得高大而且丰满。山区的孩子,朴实而灵动,他们一双双渴望知识、渴望得到良好教育的眼神,不断冲击着社会的神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是多么希望有更多的“宋老师”走进来,安扎得住,为他们搭建更加广阔的视野桥梁,引导他们走出大山、走向广阔,实现人生命运的转变。
不可否认,山里的教学条,生活环境是辛苦的,也是寂寞的,但只要心里有了孩子,有了奉献和爱,人生一样会演绎出精彩。然而,每一个人的追求都有所不同,但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以良好的教育,用知识来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应该是一条极为可行的道路。因此,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教师,都应该自觉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奉献精神,主动去到艰苦的山区中,扎根山区教育事业,在平凡的教育征程中磨厉自己的心志,彰显“宋玉兰”的精神,用自己的智慧浇灌出更多、更加艳丽的花朵,用自己的青春,照亮孩子的心灵。
同时,各地,各级党委政府也要多关心山区教师的成长,多更关心他们的生活,不能让他们的奉献变成辛酸的“泪”,更应该深入思考“每月150元”工资的症结在那?他们的付出与收入的平衡点在哪?主动为他们安心山区教学事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的人生更加出彩,获得社会普遍的认可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使山区孩子真正获得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