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单位采访、调研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的党员干部的魅力,群众大事小事都喜欢找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主心骨,很多心里话都愿意向他们倾诉,感恩他们真心为自己办实事好事。这样的党员干部,大都胸怀大局,心系群众,善于从群众需求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长年与百姓打成一遍,甚至成了百姓家中的常客、贴心人,深受群众的敬重。
深受群众感恩的党员干部,大都“志当存高远”,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服务好百姓,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为百姓办更多的实事好事。他们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有“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做到“求真务实,尽责奉献”,把百姓的呼声当成第一信号,把百姓的需求看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日前在一个被帮扶的贫困村采访,村民说起一姓林的扶贫干部时,总是啧啧的称赞,说一见到他那辆白色的车辆进来,心里就变得格外的温暖。一名扶贫干部,能在百姓的心目中烙下这样的印像,这是他在扶贫工作中时刻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修筑道路,还是实施扶贫项目,他的身心都在现场,尽力做到更好,使自己在群众中树起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眼睛向下,求教基层,问计于民”是党员干部把握民心、民意的法宝,也只有真正把准了民心、民意,才有可能因民之所思、所想而做到“在其位、干其活”,才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人生价值来追求,做百姓希望我们做的事,把工作做到百姓惦念和揪心的地方去,百姓才会感恩于我们的真情、真心和实意。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一直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因此,党员干部更应身体力行,笃定一切为民的信念,以“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胸怀,把群众的骂声作为改进作风的方向,主动亲近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一起吃农家饭,喝农家酒,干农家活,听农家言,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一名群众感恩的党员干部。如果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如此,把“一切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老百姓就会铁了心杆儿跟着干,积极配合党委政府,为当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