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金一南教授曾在一篇文章里感慨:抗战中的许多历史细节让人唏嘘。最让他难以释怀的是当时中国人表现出来的集体性精神沉沦——中国是唯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的国家。
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没有一支部队投敌当伪军,到1945年春夏,已经由抗战之初的4万多人发展到91万余人。在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9950万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仅踊跃参加八路军、新四军,而且还有220余万老区群众参加民兵,与八路军、新四军共同投身抗日战场,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斗争。
不仅青壮年拿起了简陋的武器与敌厮杀,而且妇女组织起来了,儿童组织起来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女英雄郭书玉等英烈不断涌现。
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老区人民把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挺身而出抗击侵略者。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让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英勇抗击,拖住了日军主力,打碎了其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中东、称霸全球的妄想,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老区人民可歌可泣的壮举,完美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坚定决心、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使当时中国人群体性的精神萎靡形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彻底改变,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人。
只有最优秀的群体,才能塑造和展现一个民族最光辉的形象。用鲜血和生命重塑中国人形象的老区人民,无愧于中华民族最优秀群体的这个称号。
1951年,毛泽东同志为老区人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回顾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伟大。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是为了激励我们发扬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老区精神,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再创辉煌业绩。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先辈、无愧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殷切希望!
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宁德工作时就指出,摆脱贫困,很重要的是要振奋精神,增强自信心。老区精神,是鼓舞我们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的先辈能够赶走日本侵略者,今天的老区人民也一定能够消灭贫困,与全国人民共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新的力量。
(原载《中国老区建设》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