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位领导同志要求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争做一名会说"土话"、常闻"土气"、能吃"土饭"、善用"土法"的"四土"干部。对此,笔者深以为然,不禁为之拍案叫好。
会说"土话".这里的"土话"是指群众的地方语言。"土话"反映群众心声,凝聚群众智慧,一个地方的土话乡音是贴近群众生活的催化剂。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学会说"土话",就等于掌握了联系群众的"通行证",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试想一下,如果一名领导干部在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时候,习惯于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跟群众交流,喜欢讲官话套话,势必会拉远与群众的距离,得不到群众的认同,工作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因此,领导干部只有会说"土话",多讲一些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多讲一些大实话,在言谈举止上与群众保持一种自然的亲近,群众才会认可你,把你当成自己人,才会掏出心窝子,打开话匣子,向你道出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一来,你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真实情况,从而为改进工作、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常闻"土气".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常常下基层接地气,身上充满乡土气息的"泥腿子"干部,才是群众最欢迎的干部。俗话说,只有先下田头再回案头。做出的决策才有准头。领导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经常走入田间地头,坐到炕边床头,赶到工作一线,坚持与群众保持零距离接触,这样才能体味泥土芳香,感知群众冷暖,真正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愁什么、盼什么,从而在体察民情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反之,如果高高在上,不愿深入基层和群众,只满足于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泡在会议室里指手划脚,时间长了,就会脱离群众,为群众所不齿。
能吃"土饭".吃"土饭",就是要与群众同吃同住,亲口尝尝群众的饭菜香不香,亲身体验群众的生活状况好不好,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地方。"民以食为天",一个家庭的饮食状况,是这个家庭生存情况的真实写照。领导干部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同吃"土饭",一方面既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心里,消除彼此问的隔阂,增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又能借机会听听群众的心声,感受群众的真实生活,体会群众的艰辛困苦,从而让自己在思想上产生震颤,心灵上得到启迪,灵魂上受到触动,进而增强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善用"土法".历史和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毋庸置疑,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许多好经验好办法都是群众创造出来的,因为群众处在社会实践第一线,对本地实际有直观切身的感受,对当地如何发展也最有发言权。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拿出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善于从群众的具体建议中发现"金点子",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寻找"土办法",并将其"提纯复壮",进一步总结提炼,完善提高,这样才能真正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破解各种发展难题,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原载《红广角》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