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长江江面,武穴港的起重机开始忙碌,江轮汽笛声回荡天际。武穴,古称“广济”,始终以奔流不息的江水为弦,奏响振兴发展的乐章。行走在这片土地上,从大金镇苏垴社区的整洁村居,到余川镇干仕村的产业基地;从花桥镇蓝杰村修复一新的红军街,到田镇工业园区林立的现代化厂房,无不展现着这片红色沃土的时代蝶变。
作为曾经的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重要区域,武穴现代化建设最显著的特点是“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的双轨并行”。在花桥镇蓝杰村,红军街的青石板路被精心修复,红色遗址保护与文旅发展深度融合,成为吸引游客的亮丽名片。武穴市第五实验小学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孩子们在革命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这种传承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余川镇干仕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绿色农产品通过电商走向全国;大金镇苏垴社区推行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红色精神与绿色理念结合,塑造了武穴现代化的独特品格。
在产业转型方面,武穴创造了“传统产业不传统”的发展奇迹。田镇两型循环经济试验区正朝着千亿园区目标迈进,祥云新材料产业园通过技改将化工升级为新材料产业;延长石油发电项目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形成循环产业链;铁水联运依托长江水道,大幅降低物流成本。这些项目不仅带动就业,更探索出老区工业发展的新路径。
在推进基础设施和城乡改造的同时,武穴注重保护地方文化特色。田镇红色渡口旧址经修缮,与新祥云展馆现代展陈相映成趣,成为革命历史与现代成就的展示窗口。老区村的产业发展兼顾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如干仕村在发展中保护传统民居风貌,留存乡村记忆,让现代化更具地域标识和人文温度。
武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武穴的几天里,一村又一村柳暗花明,我们看到每个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希望的笑脸,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中国梦”。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大金镇苏垴社区创新基层治理,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让群众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舒冲村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各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四好农村路”解决出行难,“厕所革命”改善人居环境,普惠学前教育和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武穴将民生改善作为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老区人民真正享受到发展成果。
纵观武穴现代化进程,最难能可贵的是找到了平衡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开发、经济与生态的发展路径。田镇工业园区融合工业发展与老区建设,既保留红色渡口的历史记忆,又建成现代产业园;花桥镇将红色遗址保护与文旅结合,既传承红色基因,又带动群众增收。
今日武穴,既有乡村的宁静美丽,也有工业的活力迸发,既有革命老区的厚重历史,也有现代化城市的开放包容。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现代化不是遥远目标,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
碧空辽阔,百舸争流。武穴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正在使广济天下的梦想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