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突袭北大营、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如今战火远去,但北大营遗址仍矗立于白山黑水,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内存放着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抗联密营群静静藏身林海雪原……“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入这些镌刻民族苦难与英勇的“九一八”遗迹,汲取敢于斗争、矢志报国、必胜信念的力量,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南雄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红色动能。
汲取“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留存“老区颜值”,强化老区振兴发展原动力。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陷入深重危机的开端,无数先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他们身上所迸发出的那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磅礴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是不屈不挠的民族脊梁,是穿越黑暗、迎接黎明的力量之源。广大党员干部应主动走向乡村振兴现场,主动作为、努力履职,以“我先上”“让我来”的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人的先锋本色,进而提升老区党员干部的综合修养和人文素养,全面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传承“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报国之志,唤醒“老区禀赋”,提升老区振兴发展引领力。“九一八”事变后,抗日英雄们怀着“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在白山黑水间展开艰苦卓绝的抗争:赵尚志率领东北抗联在林海雪原中屡创奇功,八女投江用生命诠释巾帼担当,无数普通民众拿起锄头、镰刀加入抗战队伍,共同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诗。这正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毅精神,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精神密码。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老区群众呼声,关心老区群众疾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力量。要进一步发挥“红色堡垒”引擎作用、“红色先锋”模范作用,将身边的“红色事迹”变成本地“活教材”,激励党员干部坚持“实”字为要、“学”字为先、“干”字为重,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
激发“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必胜信心,造福“老区人民”,夯实老区振兴发展支撑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九一八事变的深重苦难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再到建立新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迈向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深刻昭示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大的韧性和生命力,中国人民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智慧和勇气。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跨越不了的沟坎。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锚定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步调一致向前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建功立业。要将红色文化与生态经济、民俗文化、健康养老等进行深度融合,推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不断擦亮红色产业链“金字招牌”,持续带动老区群众致富增收,让独具特色的“红色产业”成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支撑和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