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立足实际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用实际行动践行“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坚持全局思维、系统观念、效果导向,积极推进“绿美新丰”生态建设,努力将新丰建设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山区样板”“新丰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筑牢生态屏障,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绿色福祉。
一、自觉逐绿,持续重视和加强绿美生态建设
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必须形成共识,调动全民参与。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树牢“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的理念,引导全社会人人争当绿美使者、生态先锋。
一是在提升站位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站位认识,强化全局性、系统性规划,加大投入推进建设。要根据我县国土空间规划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强绿美新丰生态建设特色研究,从全县的高度,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以城乡为载体,进行统筹规划、布局谋篇,因地制宜全域推进景城一体、景村一体的绿美生态建设;要体现实用性、突出吸引核。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保障绿美生态建设能够持续闭环运转。
二是在增进共识上下功夫。把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健康长寿科普知识等结合起来,持续开展全覆盖的宣传动员,营造深厚的社会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绿美生态建设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是绿美生态建设的宣传者、建设者、保护者、受益者,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绿美自觉”。
三是在示范引领上下功夫。要重视植树造林的质与效,特别是要精心布局打造一批直观性强、内涵丰富的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以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好的典型示范激发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自觉。
二、逐绿向美,持续提升绿美生态空间质量水平
我县毗邻粤港澳大湾区,要借势省委、省政府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河源市打造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的良好契机,在不断提升全县森林覆盖率和绿色品质的基础上,着力“美质”的培育和提升打造。
一是在凸显特色上下功夫。着眼长远因地制宜插种、补种、增种特色树种。学习借鉴深圳梧桐山杜鹃花海、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等地特色景观的打造经验,突出重点全面封育并加大容易成片成林的红色树种种植力度,切实厚植我县特色“红叶之乡”的底蕴,提升美丽颜值。
二是在彰美内涵上下功夫。在城市及周边、景区景点等核心区域科学布局绿美景点、景观林带建设。根据景城、景村一体化建设要求,实行点、线、面结合,突出城市空间绿美生态景观设计,协调搭配周边的建筑风物、河流湖泊,借鉴现代园林建设风格,因地制宜打造城镇村或景区内既具实用性、体验性,又具艺术性、观赏性的绿美特色景观吸引核。同时,鼓励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立体式的增绿、补绿、插绿,以绿彰美,逐绿向美,美惠众生,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绿美生态建设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三是在链条融接上下功夫。要强化绿美景观生态廊道网建设。以绿美生态建设为抓手,不断扩大绿道、碧道、水道、绿美公路的建设覆盖面,提升绿美品质,使之成为相互连通城市景观、自然公园、生态景区、绿美镇村等地的全域绿美生态廊道网,擦亮我县“岭南避暑胜地、湾区路游天堂”“珠三角的后花园”“广东的香格里拉”等全域绿美生态旅游品牌。
三、美美与共,持续推动绿美颜值与金色产值相互转化
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维方式,树立新时代“靠山吃山”的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新丰绿美生态资源禀赋,促进农、林、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绿美颜值与金色产值的相互转化。
一是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动发展以花、果、叶等为主的绿美农林特色产业和产品深加工,创新打造更多“新丰制造”商标品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丰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条,提升绿美生态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二是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发挥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引导绿美新丰生态建设与旅游、教育、体育、文化、低空经济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绿美+文旅文创、养生养老、农耕体验、研学科考、特色美食”等产业做强做大,与新丰全域蓝天、绿地、碧水、密林等绿美生态环境融合,提升新丰绿美生态建设知名度,吸引各地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前来新丰旅游、置业、消费,将无形的绿美生态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在途径探索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做法,通过强化森林封育抚育、水源涵养等措施,争取更多的生态补偿资金,或探索实现碳汇交易效益等等,切实将广阔的绿水青山转化为更多的金山银山,再通过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
四、久久为功,持续优化绿美生态常态化培育管护机制
绿美生态建设难以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在培育和管护上,需要不断提升认识站位,始终坚持不懈,常态化推进。
一是在护林防火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森林保护区林道的建设规划,通过林道网强化森林的保护管理。四通八达的林道既便于护林员的日常巡逻,又构建了一道道天然的防火线。建议加强科学规划,打通必要的林区道路,并以拉线成网的方式形成分离的防控网格,强化日常的巡防管护,不断夯实新丰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生态基础。
二是聚合力量上下功夫。要多措并举进一步壮大绿美生态建设培育和管护人员队伍。积极引进林业、园艺等绿美生态建设专家型人才驻镇街指导,并通过他们进一步培养大批散布在各镇村的“绿美工匠”。在不断提升专业护林人员队伍业务技能的基础上,也要强化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专业知识和应急技能训练,做到常备而无患。同时,通过村规民约等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断动员广大市民和乡村留守群众主动参与到绿美生态建设的培育和管护工作中,协助做好绿美生态建设的宣传员、守护员、监督员、评分员,不断发展壮大绿美生态建设培育和管护志愿服务队伍。
“绿美生态人人创,创出绿美为人人。”只有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奋力推进全县扩绿量、提绿质、增绿效、美颜值,以欣欣向荣的绿美生态环境和绿美生态产业赋能新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