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激荡,潮涌东方。南通,这座扼守长江人海口的百年港城,作为苏中地区最早的红色政权诞生地,既有革命老区的热血记忆,也有现代化滨江城市的蓬勃朝气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一颗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活力的璀璨明珠。这片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土地,正以“争当表率、争作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阔步前行,书写着“强富美高”新篇章。
202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为江苏发展指航定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
面对殷殷嘱托,南通作为江苏的经济大市,市委书记吴新明在市委常委会会议上提出,“坚定扛起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以扎扎实实的行动、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勇挑大梁,多作贡献,是南通作为万亿之城的责任担当。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是南通市各级老促会作为促进老区振兴发展重要力量在南通现代化建设中的奋进品格。
2024年,仅南通市乡村发展基金会就新增注入基金450万元,基金总规模达到2.29亿元。南通市“三会”(老区开发促进会、乡村振兴促进会、乡村发展基金会)系统通过基金增值和社会募集组织帮扶投入3300多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40多个,开展助学、助医、纾困和对口支援等系列帮扶活动,在助力老区建设、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南通以产业革新重塑发展动能的实践中,南通市老促会创新实施“红色产业链”培育计划,在如皋、海安等革命老区打造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如东县曹埠镇通过“老促会+高校+企业”模式,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引人5G智慧农业系统,使传统蔬菜基地亩产效益提升4倍,带动2000余农户年均增收超3万元。
“三会”协同构建的“资金+技术+市场”服务体系,让老区产业焕发新生。海门区乡村振兴促进会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红色信贷”产品,为老区小微企业提供低息贷款12亿元,孵化出“家纺电商村”“机器人制造小镇”等特色产业带。启东市依托“江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推动船舶制造等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
在南通践行生态优先的实践中,“江海生态修复工程”修复湿地2.8万亩,建成沿江生态廊道120公里。如皋龙游河流域综合治理,打造出集生态观光、非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生态银行”创新实践更显智慧。海安市老促会探索“资源变资产、田变公园”路径,引入社会资本开发田园综合体,23个村村集体年均增收80万元。通州区打造的“数字乡村云平台”,实时监测农田、河道生态数据,用科技守护绿水青山。如今,南通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优势正转化为发展胜势。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走廊交汇点,南通革命老区正以“通江达海”的胸襟拥抱未来。在这里,红色基因激荡创新浪潮,江海文明邂逅现代气象,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现代化画卷正徐徐展开。新征程上,南通老区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