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老促会促进老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老促会的主要活动之一。要做出有“共感”的调查研究,就要尊重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凝聚思想“共识”,融聚情感“共鸣”,切实增强瞄准问题的“眼力”、考察民情的“听力”、解决问题的“脑力”、深入基层的“脚力”,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以扎实的调研成果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把握人民性,增强瞄准问题的“眼力”,让调研贯穿始终。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调查研究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躬身实践,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出了示范表率。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舒适圈,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真正深入一线“抓活鱼”,以“涉深水”的自觉,秉持“掘地三尺”的执着,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多往偏远地方走、多到落后地区看,用“深”求“真”、用“深”探“实”。要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和韧劲,多问一句、多查一步、多想一层,着力解决老区人民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民生品质,推进共同富裕,让老区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把握实践性,增强解决问题的“脑力”,让调研“根深叶茂”。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着力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以高质量调研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树立起实践第一的观念,要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深入偏远乡村、城市社区、工厂车间、项目一线,开展蹲点调研和专题调研,对优化营商环境、乡村全面振兴、加强社会治理、发展红色旅游等事项,一项一项研究、一项一项落实,着力推动南雄革命老区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三、把握针对性,增强考察民情的“听力”,让调研“开花结果”。听力是了解实情、掌握实话的能力。基层的准确情况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 “身入”更要“心至”,与群众融聚一堂,身挨着身坐,心贴着心聊,运用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地梳理各类问题,在与群众的言语交流间对问题逐项“会诊”,找准“病灶”,分析“症结”。针对产业发展特别是工业不强的瓶颈问题,我们锚定精细化工、新材料制造、绿色植保等主导产业,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一批头部企业相继落地投产,具有南雄特色的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四、把握系统性,增强深入基层的“脚力”,让调研“瓜熟蒂落”。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深入基层这片沃土,多沉下身子到一线去解剖麻雀,切实用心“走基层”、用脚“量民生”,从而更好地作出决策服务老区人民。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的重要指示要求,跳出南雄看南雄,把自身发展放在全省、全国大局中来调研和谋划。紧紧围绕“增耕地、腾空间、优生态、提风貌、导产业、夯基础、强活力”目标,认真谋划了一批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修复和乡村风貌提升项目,积极导入产业,做好产业落地保障工作。全市共谋划实施项目51个,其中已完成项目21个、正实施项目13个、新谋划项目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