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8周年纪念日。长征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铆足“深学深悟、弄通弄透”的钻劲、“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准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潜心学习、躬身实干、迎难不惧,奔赴全面深化改革“心”征程。
弘扬“长征”精神,铆足“深学深悟、弄通弄透”的钻劲,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忠诚之姿奔赴全面深改征程。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2年零12天,跨越11个省份,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平均每天一场遭遇战,每前进300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跨越近百条江河,翻越40余座大雪山……充分体现了革命先辈坚定信念,忠贞不二,至死不渝,并始终坚信革命必定成功。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步入深水区,推进改革矛盾多、困难大。“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学理论、悟思想摆在第一位,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深学深悟全会精神,弄通弄透《决定》内涵,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核心要义和科学内涵,真正让思想“充电”、精神“补钙”、行动“加油”。要紧紧围绕“改什么、怎么改、如何改”这一根本问题,科学把握“时与势、危与机、破与立、稳与进”的辩证关系,积极主动投身时代浪潮,与祖国共奋进、与基层同进步,把坚定的政治信念转化为强大的动力和自觉的行动,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不遗余力地奋斗。
开拓“长征”新局,铆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以“芳林新叶催陈叶”的担当之姿奔赴全面深改征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纵横十余省,最终取得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敢于拼搏、勇于战斗、不惧困难、敢于胜利的精神和勇气。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永葆“栉风沐雨自担当”的奋斗情怀,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容不得等”的紧迫感、“处处紧抓不放”的使命感,找准“矛盾之靶”,把稳“问题之矢”,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主动扛起“肩上责”、挑稳“身上担”、深耕“责任田”,涵养“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探索新领域,研究新情况,学习新方法,展现新作为,主动拿出“抓铁有痕”的勇气、“逢山开路”的精神、“躬身为民”的情怀,攻克改革路上的一切“娄山关”“腊子口”“火焰山”,在新的奋斗征程中坚定信心、不懈前行。
传承“长征”基因,铆足“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准劲,以“但愿苍生俱饱暖”奉献之姿奔赴全面深改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持续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须把“人民至上”作为根本立场,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用好用活“人民意见建议征集”等方式,通过小区议事会、居民代表会等形式,多渠道、广范围收集人民群众对于改革的所需、所盼、所想。要切实解决人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人民群众看到问题改没改、怎么改的、改到了什么程度,不断贴近群众“心窝”、体察群众“脉搏”、倾听群众“呼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