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革命后代陆万爱带领古建筑设计师,到信宜市水口镇水口村广雅中学西迁信宜旧址开展调研活动。信宜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刘显威,水口镇、村,陆氏大宗祠宗亲会有关负责人等参加调研。
抗日战争时期,因广州沦陷,广州市及周边沦陷区的政府机关及学校纷纷向山区迁移。1939年2月之后,广雅中学、琼崖中学、仿村中学和勷勤大学等几所学校先后迁到信宜境内办学,其中广雅中学辗转迁到南路地区信宜县水口村复课办学,取名广东省立南路临时中学。1942年春,恢复原校名广雅中学。广雅中学西迁旧址分布于信宜市水口镇水口村多个祠堂,以陆氏宗祠为主。
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广雅中学回迁广州。广雅中学迁来信宜水口办学长达七年之久,培养了一批先进的青年学生,与同期迁往粤西的其他学校一起为粤西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共广东省立南路临时中学学生支部的成立,对抗日救亡,革命理论的宣传,以及中共信宜地方组织的扩大,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广雅中学西迁信宜办学已成历史,办学旧址因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这些祠堂大多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均为广府建筑,砖瓦工木结构,有不少的雕梁画栋,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当地政府及陆氏宗亲族非常重视这块难得的红色教育基地,希望通过立项,申请上级资金支持,把它建成为信宜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