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响应正在开展的“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今年年初,揭阳市老促会在全市老区村中开展创建“高质量发展示范老区村”活动,全市十条村参与创建中。
6月5日、12日,吴平河会长带队分别到榕城区梅云街道竹林村、登岗镇黄西沟口村和揭东区锡场镇潭王村、埔田镇牌边村开展调研,听取所在县(区)老促会的工作汇报和创建村的工作介绍。总的情况有下面几个特点: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革命老区村普遍传承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新一轮“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中、各村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大抓经济高质量发展,揭东区潭王村引进深圳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将优质马铃薯粤东种植基地落户该村,首期约200亩高度机械化马铃薯种植成功,并逐步做强做大水稻、玉米、油茶、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牌边村建设“竹文化创意园”,既重视竹笋种植,又深化竹笋的加工、生产、销售,运用新营销形式——电商、预制菜销售,实现竹笋产销两旺。
坚持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革命老区村原来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阶段来,各老区村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想方设法筹资改善基础设施。榕城区登岗镇黄西沟口村发动乡贤捐款建设“光亮工程”,在村道竖起200多支太阳能路灯,登岗全镇已建设太阳能路灯600多盏。潭王村、牌边村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已经建成或完善一批小公园、景观带、河道路道整治等人居环境工程,大大美化了村容村貌,让革命老区村焕发青春活力。
坚持“保护、规划、建设”一起抓,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化。革命老区村的“根”在“红”字。如何挖掘保护好这些红色遗产,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当前一大重要课题。榕城区梅云街道竹林村很好回答了这一问题,竹林村全村有15个红色旧址,他们聘请有关规划设计院编制了《竹林村革命旧址和烈士故居修缮及展陈提升项目》,计划投资750万元,把全村15个红色旧址连成线,打造形成红色旅游路线,做到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黄西沟口村去年以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修复了“揭阳县第一个区级农会——二区农会”旧址,建成了“名芳学校”综合教学大楼,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化,注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调研活动中,揭阳市老促会会长吴平河要求各创建老区村要突出一个“红”字,注重保护,挖掘红色旧址、遗址,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教育的社会功能;要坚持一个“实”字,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做好规划,量力推进项目建设,积少成多;要强化一个“范”字,全市首批十个高质量发展老区示范村,要在红色保护、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创出经验、做出榜样,成为大家学习的示范和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