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一带热闹非凡,为期两天以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开幕式在这里成功举办。活动以“壮美广西•粤享优品”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强化粤桂东西部协作机制,促进脱贫地区优质农产品销售与农民增收。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一级巡视员李葆盛致辞
本次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粤桂协作工作队和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广东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广东省南方名牌农产品推进中心、广东泰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协办方包括中国县域博览会组委会、广西粤桂产业协作促进会。同时获得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两省区农业农村部门及广州市越秀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的立体化支持,形成“政府主导、协会搭台、企业唱戏”的协作生态,展现出民族文化与现代商贸融合盛景。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粤桂协作工作队领队熊瑛及广西驻广州办事处、粤桂两省(区)农业农村厅等有关单位和部门领导、地市领导和来宾,参办的各地企业负责人及企业代表、社会组织,以及直播网红代表等共200人参加了开幕仪式。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县域博览会执行主任、广东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运营副组长陈兰芬主持了活动开幕式。
粤桂协作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开幕式上,有关领导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们表示,自1996年启动的粤桂协作28年来,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到近年进入乡村振兴,两地优势互补,以产销对接为纽带,推动“桂品出乡”“粤品入桂”,既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果盘子”,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这种协作模式实现了从单向帮扶到双向互济的质的转变,展示了从资金帮扶到产业协同的质的飞跃,标志着协作关系正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深刻转型。并认为,当下正在推进从卖原料向卖品牌的转型发展,活动现场深加工产品占比超六成的展品结构,印证了产业链延伸的战略成效,这在高端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劲竞争力。据透露,两省区正探索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包括共建质量标准体系、共享物流基础设施、共育电商人才队伍等深度合作内容,推动协作关系向制度化、长效化发展。
推动展演与文化深度融合
活动现场带给来宾和市民新感受,以往传统的农产品展销,在这里通过“深加工”,成为创新的沉浸式体验工坊。42个主题展位集中展示了广西14个地市的特色产品,从荔浦芋头、梧州六堡茶到横州茉莉花制品等,解码八桂大地的生态密码和文化基因,每件农产品都成为承载地域特色的文化载体,其中深加工农产品等创新品类占比超过60%。在北京路千年商脉的时空坐标下,壮族歌圩对唱与广府骑楼文化形成文明对话,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与岭南饮食文化展开深度交融。如同“文化叙事”,在现场建立起情感认同实现价值传导。在活动期间,现场还邀请了主播达人进行全天候直播带货,让湾区市民足不出户即可选购到地道的“舌尖上的广西”,生动展示了“消费即帮扶”,使活动成为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的盛宴。
构建可持续产销生态的市场机制
为加快推动广西优质农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指导下,本次活动向广大采购商推出“粤桂优农”广西蔬菜、柑橘、茶叶采购导图,以促进桂品入湾产销有效对接,并将在“粤桂优农产销服务平台”推出更多的广西特色农产品导购服务。
活动中,江楠集团采购商代表表示,针对传统帮扶模式可持续性不足的难题,在广东省“12221”市场体系框架下,形成供需精准匹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商贸洽谈效率。首衡集团采购商代表提到,企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参与者,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者,表示将与县博会、交易中心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此外,创新性设立“消费帮扶+县域优品+粤桂优农”三位一体平台,大力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京东集团代表表示,将借助自身电商优势,助力更多的地方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力求把供应链能力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通过数字化手段缩短从田间到餐桌的价值链。整个活动展现出政企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创新格局,粤桂协作工作队统筹协调两省区资源,行业协会搭建专业平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整合,将为两地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强质量守护筑牢消费信任基石
现场展销的农产品琳琅满目,特色产品赢得了众多客商的青睐。活动主办方人员表示,面对消费市场升级转型,着力构建新型质量认证体系,所有参展产品实施“三证一码”准入制度,并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驻场服务,建立起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流程追溯机制。这种标准化建设不仅为消费者建立质量信心,更倒逼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同时要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通过树品牌、建基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优质“菜篮子”。期待通过这次活动,推动广西优质农产品实现销售额的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粤桂携手共推桂优农产品“入湾”
广东省老促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姚泽源,副会长刘文炎、宋宗约、何启环、谢树兴等参加了活动。